近日,餐飲巨頭的道歉接二連三,消費者們很是受寵若驚。
繼4月10日海底撈道歉和恢復原價之后,西貝也就漲價道歉。4月11日,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發(fā)文表示:“這個時候漲價,不對。從今天開始,所有漲價的外賣、堂食菜品價格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門店停業(yè)前的標準。”
平心而論,海底撈、西貝的漲價行為為什么會惹眾怒?到底有何不妥?
商家漲價是市場行為,只有利弊沒有對錯,市場決定一切,最終要看消費者買不買單。餐飲業(yè)受疫情打擊最為嚴重,不但兩個多月沒怎么掙到錢,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也上漲不少,商家想通過報復性漲價來挽回一部分損失無可厚非,只要不是太離譜,消費者能接受就去消費,不能接受的用腳投票即可。
但問題是,海底撈、西貝的價格本來在各自行業(yè)中已經(jīng)算中等偏上水平,本來靠的是品質服務,對于很多人來說哪怕不漲價也挺貴,此次漲價更是離譜,海底撈的娃娃菜從16元漲到26元,漲幅何止6%?西貝的一碗面也從27元漲到32元。海底撈一碗米飯7元,西貝一碗涼皮49元,那大家只能用腳投票,換別的店吃了。
這段時間商家沒掙到錢,消費者也沒掙到,沒收入哪有錢消費?絕大多數(shù)消費者對餐飲價格比較敏感,漲價勢必會失去一部分客戶群體。海底撈和西貝出來道歉明顯是發(fā)現(xiàn)此舉得不償失,漲價帶來的利潤抵消不了顧客流失和口碑下滑的損失,不然怎么會道歉呢?
現(xiàn)在冒頭漲價被市場教訓的海底撈和西貝,之前帶頭哭窮要奶喝的也是它們。海底撈一封公開信換來中信銀行和百信銀行的21億信貸資金,而且它的外賣業(yè)務一直很火爆。西貝這兩年擴張?zhí)?,資金壓力很大,一度因為疫情關了好多門店面臨破產(chǎn),還把員工借給盒馬,但董事長賈國龍向媒體訴苦后,短短幾天之內就收到了國內30多家銀行的融資支持。
如今,它們的漲價行為,打碎了員工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口碑,人們還沒開始報復性消費,卻等來了報復性漲價......
餐飲業(yè)是紅海,不是什么壟斷性行業(yè),靠的是口碑,現(xiàn)在國內到處發(fā)放消費券鼓勵消費,海底撈、西貝、喜茶等反其道而行之,給人趁火打劫、發(fā)“國難財”的感覺,難怪輿論一片嘩然。
疫情期間,大家都在賠錢,很多企業(yè)破產(chǎn)、倒閉,很多人降薪、失業(yè),這個時候過度漲價只能引起大多數(shù)群體的不滿。企業(yè)要生存,有員工要養(yǎng),上市公司還要對廣大股民負責,但餐飲業(yè)渡過難關,不等于抬高價格把成本轉移給消費者,有錢人不敏感可并非消費主力,普通消費者希望永遠都不要漲價。經(jīng)濟不景氣,疫情尚未過去,商家應該降價回暖人氣,凝聚市場信心,漲價非但不能拉動消費,反而抑制消費,經(jīng)濟恢復就更難了,而且民以食為天,不能讓餐飲業(yè)成為通貨膨脹的領頭羊。
海底撈、西貝的道歉又是為了什么?眾所周知,海底撈和西貝的市場營銷、危機公關能力都相當強大。這次會不會是欲擒故縱,變相制造熱點?
如果這是一場市場營銷,先大舉提價,再道歉降價,欲揚先抑,一上一下兩個熱搜,廣告效應爆棚;如果不是營銷,那道歉就是一次完美的危機公關行動,不但獲取公眾好感度,還告訴全國人民我們恢復原價了,放心來吃吧!
很多人從小接觸《孫子兵法》,信奉兵不厭詐,幾乎一致認定這是營銷策略,但筆者認為,企業(yè)沒必要冒這么大風險做營銷,砸自家招牌式營銷,深圳的海底撈門店一開門立馬有人排隊,犯不上自導自演。
既然海底撈和西貝都出來道歉了,說明它們在乎顧客,心中有顧客。今年餐飲業(yè)難做,大企業(yè)在困難時期就應該有社會擔當,同舟共濟,共克時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