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資料圖】
全媒體記者張仲鵬
我市本周沒有高溫天,但由于相對濕度較大,因此“不是高溫,勝似高溫”,體感十分悶熱,大家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工作。
對我們來說,最怕的不是高溫,而是三伏天里的高濕度,讓人感覺處在一個巨大的蒸籠里,喘不過氣。
為什么濕熱天更難熬呢?專家解釋,天熱時,人體通過出汗來降溫,汗液蒸發(fā)可以帶走身體的熱量。而在濕熱天里,皮膚排汗不順暢,人體內(nèi)的熱量無法及時排出去,因此會覺得更難受。濕熱天容易使人體無法及時散熱,導(dǎo)致體溫升高、心跳加快,若體溫升至極限,還會危及生命。
如何緩解濕熱,有效預(yù)防濕熱天氣帶來的危害?市中醫(yī)專家婁琪給出幾條建議。一是合理飲食。飲食對緩解濕熱有重要作用。夏季宜食用富含水分且清熱解暑的食物,如西瓜、荔枝、芒果、梨、檸檬、綠豆、黃瓜等。同時,要注意清淡飲食,避免過于油膩、辛辣等,以免加重體內(nèi)濕熱。二是合理運動。適當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緩解濕熱煩躁之感。建議選擇瑜伽、散步等輕松的運動方式,并注意在涼爽通風的場所進行。三是足浴排毒。中醫(yī)認為,腳是全身最容易積聚濕氣的部位,因此,足浴排毒成為緩解濕熱的有效方法。四是調(diào)節(jié)心情。心情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。在盛夏濕熱氣候中,多關(guān)注美好生活,保持積極心態(tài),保持身心健康,可有效預(yù)防和緩解濕熱帶來的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