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版 | 網站導航
觀察家網 宏觀 >

如何理解私募基金三年自購定投 直接3.6億元自購豈不是更香?

北京商報 | 2022-03-21 08:43:29

有著名私募基金表示未來三年時間每月自購1000萬元,這反映出兩個態(tài)度,一是現(xiàn)在的股市已經進入底部區(qū)域,二是底部的完成還需要時間的積累,當下并不是最佳買入時機,否則私募基金不必定投,直接3.6億元自購豈不是更香?

相比公募基金和其他機構,私募基金是最重視名譽的,因為一旦私募基金的名譽受損,那么不僅很難再招募新的投資者,現(xiàn)有投資者也會選擇離開,那么私募基金就會出現(xiàn)經營困難,所以私募基金的公開表態(tài),已經是經過非常慎重的研究決定的,所以本欄認為,這個決定的意義重大,投資者可以將其視為非常重要的投資參考。

先說私募基金的定投策略,如果要向投資者闡明未來行情強勢向好,那么現(xiàn)在說直接自購3.6億元效果將會更強,但是這樣操作有一定的風險,萬一股市進入磨底狀態(tài),那么投資者就會對私募基金的水平提出質疑,認為私募基金進場時機把握不準確。所以直接大額自購并不科學。

那么為什么不說在未來的一年內擇機自購1.2億元?這個說法容易讓投資者感到滑頭,而且這種對于時機把握并不明確的操作,投資者很難據此跟隨。所以說這樣的表態(tài)力度不夠,私募基金需要一個非常明確的說法,這樣才能讓投資者判斷出私募基金的水平,從而成為私募基金的客戶。

定投,態(tài)度明確,客戶也可以跟隨操作,既然私募基金公司能夠自購定投,那么不管是老客戶還是新客戶,也都可以進行定投操作,即私募基金可以獲得客戶最大程度的信賴,而且這個操作在未來的幾年看,大概率將是正確的操作。

問題來了,私募基金對于后市是怎樣的判斷呢?一是基金一定判斷現(xiàn)在就是股市底部區(qū)域,但卻不能肯定底部的形成方式以及最低點的準確時間,是已經見到了最低點,還是未來將會見到最低點,但如果在未來的三年時間平均定投,那么投資者一定能夠在底部區(qū)域平均買入股票,雖然持股成本不是最低的,但一定是在底部區(qū)域,最終獲利的機會極大,所以這個定投策略不僅是私募基金的積極營銷策略,同時也是最正確的投資策略。

投資者應該如何操作?畢竟購買私募基金并非適合所有投資者,所以投資者可以考慮自己也通過定投來進行投資,這個策略即使錯了,投資者的損失也是有限的,定投的風險卻明顯小于一次性買入,但投資者從心理上卻很難認可定投的策略。

在投資者的眼中,如果認為現(xiàn)在是股市底部,就會一次性買入,能夠買入半倉已經是難能可貴。定投這事,散戶投資者基本都做不到,但這就是散戶與機構之間的巨大差異。

此外,如果投資者進行定投操作,選股也是很困難的,畢竟投資者的研發(fā)能力有限,如果真的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好股票,卻只能每月買入不到3%的倉位,確實也是強人所難,所以定投最好的方式還是買入基金,如果不能投資于私募基金,投資公募基金也是可以的。

標簽: 私募基金 買入時機 不必定投 提出質疑

  • 標簽:私募基金,買入時機,不必定投,提出質疑

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