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標題:探訪全國首個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
近日,由上海交通大學醫(yī)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(yī)學中心心理衛(wèi)生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聯(lián)合設立的“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”火了起來。有關該門診的討論更是“熱火朝天”:有人認為這是一種“門診智商稅”;有人覺得帶孩子去看病的家長“才真的有病”;還有人覺得這是一種相對科學的診療方法,“有病還是得治”……
該門診于10月8日首次開放,每周二開診,目前系統(tǒng)可見的3個預約時段均已約滿。10月8日當天,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采訪了該門診的兩位出診醫(yī)生,為公眾揭秘“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”到底看什么病、怎么看病。
這個門診不是專門幫助提高數學成績的
“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”首日接診專家、上海兒童醫(yī)學中心發(fā)育行為兒科副主任醫(yī)師馬希權告訴記者,自己還看過睡眠門診、兒童情緒門診等,都沒有“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”受關注度高,“一下子就火起來了”。
他介紹,第一批就診者大約每人有20-30分鐘的問診時間,問診后會有專業(yè)心理師為其進行大約1-2小時的評估,最終根據評估結果和問診情況來確診。
據悉,“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”的對象包括:數學(包括幾何、代數等與空間向量相關的知識,特別是涉及圖形空間關系和抽象符號的理解困難)學習困難者,具體來說體現在常見的4個方面問題。一是數感差:數量大小的估計、符號管理、基本計數困難;二是數學記憶方面:理解、記住規(guī)則和公式困難;三是推理方面:掌握數學概念、復雜的數學問題解決困難;四是視覺空間問題:涉及幾何、圖形和表格理解困難。此外,有些數學成績尚可但其實是補償性學習的結果、其本身存在數學學習困難者,也在就診范圍之內。
“這個話題火了后,很多朋友來找我,問能不能加號。有的孩子才兩歲,被我拒絕了。”與馬希權一同出診的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博士趙冰蕾告訴記者,該門診主要對象是小學高年級到高中年齡段的孩子,確實存在明顯的空間感和數學計算、想象困難問題,并不是專門幫助孩子提升數學成績的門診。
首診日一名高中生的情況就比較典型。馬希權介紹,這名高中生來自上海市某示范性高中,原本學習成績優(yōu)異,但在數學的幾何問題、地理問題、物理的空間問題上,存在明顯的學習困難,“遇到方向、分層、方位等問題時,幾乎得不了一分”。
還有的孩子,整個視覺表象能力都會有一些缺失。“我們如果發(fā)現孩子有視覺表現、空間表征上的相關問題,也許可以提醒家長不需要這么‘雞娃’了。我們要幫助他,而不是一味地帶給他焦慮。”馬希權說,單純從數學學習問題來講,它還分為不同的“亞型”,有的跟空間有關,還有的與注意力、數感等有關,“這個門診重點關注空間想象的問題”。
家長到底希不希望孩子“確診”
目前,從國際上來看,美國、德國、印度、以色列等國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,數學學習障礙的患病率約為3%-6.5%。我國此前的研究顯示數學障礙的患病率與其他國家一致,約占兒童總人口的3.3%-6%。
今年2月,由華東師大教育學者與溫州醫(yī)科大學學者共同發(fā)表于《公共衛(wèi)生前沿》雜志的一項Meta分析數據顯示,我國目前約有8%的青少年存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困難。
但學習困難并不等于學習障礙,后者才是一種臨床醫(yī)學意義上的“病癥”。
“大量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存在數學學習缺陷,主要是由于計算能力差,當進入小學的中或高年級時,計算技能會顯著提高??傮w來看,數學障礙的患病率可能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降低。”趙冰蕾說。
馬希權介紹,確診學習障礙的比例與就診人數相比占比很低。確診“空間與數學學習障礙”后,醫(yī)院會提供視覺空間訓練、基于算盤的訓練、身體活動與空間訓練、計算與空間技能結合的訓練、游戲化學習等方式來幫助孩子改善癥狀。
記者注意到,與上海兒童醫(yī)學中心的其他??崎T診相比,前述學習困難門診的問診、確診難度更高:“確診”與否還要考慮學生及家長的心境。
“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確診挺好的,后續(xù)可以有干預措施跟上,可能會提高孩子成績,家里也不再會焦慮;有的家長即便孩子有問題,也不希望孩子確診,生怕會留下記錄,影響孩子未來升學、工作、求偶。”馬希權告訴記者,實際上確診與否并不會被以某種形式記錄下來,也不會“備案到戶口本”上。
上海兒童醫(yī)學中心發(fā)育行為兒科教授章依文介紹,該院的“學習困難”門診實際上已經開設20多年了,并非近期才開設,“從建院初期到現在,我們科室一直為學習困難的兒童進行診治,但并非所有學習困難的孩子都能夠通過這個門診變成學霸”。章依文說,確實有部分患者起初“學不好、不想學”,經門診治療后逆襲成為學霸,但這只是部分孩子。
20多年的“老門診”因為數學火了
這一次,學習困難門診因為加了“空間與數學”幾個字,變得更加聚焦、細分,一下子又火了起來。最主要的原因,還是幾何問題、數學問題在家長圈里特別受關注,因為它們是“拉分項”。
20多年來,章依文見過各種各樣的家長。有的家長“要求無比高”,他們會告訴醫(yī)生,孩子總是考不到100分,每次考試都因粗心只能考96分、97分。這種時候,她會明確回復對方,“你過度焦慮了,這種情況不屬于學習困難”。
如果一個孩子大家都覺得很聰明,但考試成績總是在班里墊底,或者是他的差錯總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。這個時候,章依文會考慮“孩子是否有學習困難”。但在作出判斷之前,還要先排除轉學、升學、家庭支持缺乏等因素,“特別是家庭支持,學習雖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,但很多孩子其實是得到家長支持和幫助的,沒有任何家長幫助的孩子,本身就會和其他孩子有差距”。
臨床上,她遇到過一個語言智商76、操作智商119的孩子,看上去一切正常,但在文字語言類學習中“成績不好、不愿意學、輕易放棄”。這時候,她會建議家長客觀對待,語言方面多包容、鼓勵孩子。
具體到治療問題上,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。前者要求家長在專業(yè)指導下進行孩子行為的管教,“不是很嚴厲地打孩子或者罵孩子,而是運用科學的行為干預策略,幫助孩子解決問題”。
“我們與其逼著孩子學習,不如讓專業(yè)醫(yī)生團隊幫助你找到學習困難的原因,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去治療。”章依文說。(王燁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