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標題:一些人嘴里的“消費降級”,其實是消費理念“升級”
最近,一個喜歡囤口紅的朋友把幾支限量版口紅掛了出來,問大家要不要買。我見過她滿滿一盒子香水和口紅,有的甚至沒有拆包裝。什么色號用在什么場合、配什么款式和顏色的衣服,這些她以前津津樂道的知識,現在她不那么在意了。問她原因,她說,感覺自己以往買的更像是被鼓吹出來的“精致生活”。明明要還款,還控制不住自己“買買買”,有多少是真需要,有多少是為“限量”買單?最近自己一直在思考。
一些商家喜歡營造“你買什么,你就是什么”的消費主義陷阱,一支口紅、一瓶香水、一雙球鞋,要說它們能怎么提高生活品質、提升生活體驗,那不一定,但是要說“有面子”“有炫耀價值”,那很多人會點點頭。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,我們對商家創(chuàng)造出的新概念、新品類趨之若鶩,好像如果口紅色號沒有看齊明星就丟了面子。其實,這恰恰是不知不覺走入了跟風和攀比的消費怪圈。
這種情況在悄然發(fā)生著變化。在不影響生活體驗的前提下,調侃“消費降級”、尋找消費品和使用方式的“平替”,成了很多年輕人愿意分享的經驗。有的網友說:“以前香水隨心情噴,直到把自己噴香為止,消費降級后意識到,既然是為了聞著香,只擦人中就好了。最多再點點手腕、脖子,每天換洗的衣服絕不噴,噴了就是浪費。”還有的網友說:“10多年前買件衣服,上千塊錢不眨眼,現在上百都得考慮一下。周圍的人也都差不多,奢侈品包包變布袋子的越來越多,還覺得輕便、容量大,反正生活是自己的,咋舒服咋來。”
一些人嘴里的“消費降級”,在我看來,其實是消費觀念的升級,是理性消費。“平替”,則意味著對購物節(jié)、所謂的“大牌”祛魅,在不影響生活體驗的前提下,再不是“人傻錢多”,而是精打細算,非剛需不購買,更注重商品的使用價值,而不是炫耀價值。所有的消費,都應該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,而與其他無關。
還有一些網友在“消費降級”后發(fā)現了一些生活中的新樂趣。有網友說:“我和我老婆原先沒事了會去按摩店放松放松,現在覺得商場的按摩椅也挺香的,再不濟的時候,兩人互相按按,日子過得反而越來越恩愛了。”還有的說:“我是酷愛花花草草系列的,之前基本一周一束花,自從消費降級后,覺得鮮花是真奢侈,慢慢改成綠植,而且是那種易養(yǎng)的。這樣花二三十元錢,即使養(yǎng)得不好也能堅持幾個月、半年。人就是這么有潛力!現在在我手里,紅薯、土豆、大蒜,吃完的荔枝核、蘋果核,甚至葡萄籽,都能成為花草,雖不及鮮花漂亮,但帶來的成就感和開心是前所未有的。”
消費觀念的變化也帶動了一些新的產業(yè)和服務。2024年被很多人稱作“消費促進年”,各大平臺響應國家號召,以福利補貼推動“以舊換新”,數據顯示,換新產品排名第一的是大型家電,占比30.4%,其次是手機。以舊換新正在創(chuàng)造新的產業(yè)鏈,“舊物上門回收”“安裝社區(qū)回收裝置”“新物以租代買”等新的服務紛紛涌現。以服務和福利補貼推動以舊換新,成了不少品牌與平臺的新策略。
從消費者角度來看,對高價的商品,首先想到性價比,考慮到“是不是智商稅”“是不是埋了‘雷’”“是不是什么話術”,與銷售三十六計來個七十二番博弈,樂趣多多,成就感滿滿。在理性中求平衡,在節(jié)儉中也可以有精致體驗,更“透明”、更冷靜、更著眼長期需要的消費觀念背后,是一群更自由松弛、精明不糾結的年輕人,把錢花在刀刃上,把錢花到心坎里,正在成為新的消費潮流。商家如何呈現產品的品質和效用,傳遞產品的使用價值,提供值得認同的消費意義,才是實現品牌長紅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