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公眾號由云南省中醫(yī)藥管理局主辦,如果您還未關注,請點擊上方藍色“云南中醫(yī)”進行關注。
進入三伏以來,到各大中醫(yī)院貼“三伏貼”的患者絡繹不絕,以至于有人把“冬病夏治”和“三伏貼”畫了等號。但哪些病算冬???冬病為何要夏治?哪些人不能貼三伏貼?這些答案,今天給大家準備好了!
中醫(yī)認為,冬病主要指人體受寒氣侵襲容易發(fā)作或加重的疾病,常見的如反復感冒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哮喘、鼻炎、關節(jié)炎等。這些疾病呈明顯的季節(jié)性,秋冬季加重,夏季有所減輕。
(相關資料圖)
冬病有兩大特點:
1.患者為平素陽虛體質的人。多表現(xiàn)為面色蒼白、怕冷、四肢冰涼、自汗。
2.疾病癥狀遇寒加重,如80%的哮喘患者都屬于陽虛體質,入冬以后,咳嗽、喘憋的程度明顯增加。
盛夏,人體陽氣會達到一年中的高點。外界暑熱驕陽,這時躲在體內的寒邪、痰濕也就是病根,最易被趕出來。如果不在夏日祛除積寒,等到秋風一起,外寒復來,就又會內外交困了。
夏季人體氣血流通旺盛,藥物最易吸收,而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,此時進行貼敷治療,最易恢復和扶助人體的陽氣,加強防衛(wèi)功能,提高機體的抵抗力。
三伏天期間,人體皮膚溫度、濕度最大,氣血趨于體表,毛孔最為開放。此時精選適合病情的、天然的、具有穿透溫散等作用的中藥,經過炮制后,用藥汁調勻,貼敷在人體的穴位上,所貼藥物最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,達到效果。
每一伏的第一天,是敷貼的最佳時機如果錯過了這天,需要在接下來的二伏、三伏對應的日子貼敷。每10天貼1次,最好是連續(xù)貼3次,為1個療程,并且連續(xù)貼3年。
臨床上,冬病夏治的方法以穴位貼敷(即三伏貼)最為普遍,此外還有針刺、艾灸、理療、按摩、泡洗,以及內服溫養(yǎng)陽氣的中藥和食物等方法。
三伏貼一般選擇身體前面的膻中(位于兩乳頭連線的中點)、天突(位于胸骨上窩中央),以及后背的大椎(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)、肺腧(位于背部,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處)等穴。
具體來說:
哮喘病人選天突、肺腧;
鼻炎病人選擇大椎、肺腧;
慢性支氣管炎病人選擇膻中、肺腧。
患者需在三伏天到來之前去醫(yī)院就診咨詢,看自己是否適合。
下列人群不能貼三伏貼:
感染性疾病急性發(fā)熱期患者;
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或患有接觸性皮炎的患者;
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;
妊娠期婦女,3歲以下的幼兒。
一是慎用辛燥食品,以防傷陰。應慎食肉桂、花椒、大茴香、小茴香、羊肉和新鮮桂圓、荔枝等。二是忌大量服用寒涼食物,以防損傷陽氣。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膩的食物,以防濕熱之邪。
版權聲明
本文選自中國中醫(yī),由云南中醫(yī)編校推薦發(fā)表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
責任編輯丨馬春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