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綜合 > 正文

【地評線】東湖評論:“烈日下挖藕”的勸學法,并非最優(yōu)解

2022-04-29 17:25:49來源:荊楚網(wǎng)  

本網(wǎng)評論員 沈素芬

這兩天,一則“爸爸帶著不想讀書的女兒烈日下挖藕”的視頻被網(wǎng)友瘋傳。視頻中,這位父親命令女兒脫鞋下水,烈日炎炎下,小姑娘跟著爸爸挖藕4小時,最后她受不了了大哭,視頻中的父親說,“你不吃讀書的苦,就要吃生活的苦?!?/p>

很多人為這位父親的良苦用心點贊,認為現(xiàn)在的孩子嬌生慣養(yǎng),就該讓他們吃吃生活的苦。但細想,這種做法還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。

不讀書一定會受苦嗎?肯定地說,是的。因為沒有人一輩子一帆風順,每個人都會有挫折、不平之時,不讀書的人當然也不例外。而且,相較于有文化的人而言,不讀書的人,選擇面會更窄,這是另外一重“無可奈何的苦”。

那不讀書吃的苦,一定是挖藕的苦嗎?不是的。人類社會,有很多種苦:體力上的,腦力上的,物質(zhì)上的,精神上的。視頻中這位父親,非常淳樸地把不讀書的苦,歸為重體力勞動。但其實還有更多精神層面的苦,也是不讀書的人會遇到的。

用“烈日下挖藕”來體驗生活,其初心是通過極端的體力勞動,讓孩子產(chǎn)生具體的感覺,從而生出對“不讀書就要吃苦”觀念的認同。做父母的用心良苦,可見一斑。但,“烈日挖藕”這種勸學方法,卻未必是最優(yōu)解。

“烈日下挖藕”的生活只是極少數(shù)人才會經(jīng)歷的,它不具備普遍性和說服力。如果有一天,孩子看到周圍不讀書的長輩,并非個個都要下田挖藕,有的甚至看起來干著“十分清閑”的工作時,她就會從現(xiàn)實中得到教育:“原來不讀書,也可以活得輕松嘛”的錯覺,從而產(chǎn)生思維上的反噬:不僅不覺得讀書必要,反而會認為父親純屬小題大做,將不讀書的結(jié)果夸張化了。有了這種認知,孩子就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。

“烈日下挖藕”的勸學方式,只是起到震懾作用,卻沒有觸及解決問題的根本。說到底,用“烈日下挖藕來體驗生活之苦”,是一種以“怕”治人的方式:通過極端辛苦的勞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,讓孩子以后努力避開這種生活。其心理反應(yīng)類似于嚴苛的律法之于“人做壞事”的震懾作用。但是,生活的形態(tài)往往是復雜多樣的,從厭學到好學,并非“勞動教育”一次就能完事。

也就是說,即使孩子能從“看到生活的苦”轉(zhuǎn)向“知道要發(fā)奮讀書”,在這“知道”和“真正做到”中間,依然隔了幾重山的距離。讓孩子意識到“不讀書,以后會很難”這個道理之后,孩子還是有可能往幾類方向發(fā)展:第一類是樹立認真求學的決心,端正態(tài)度好好學習;第二類是碰到現(xiàn)實中的學習難題,解決不了之后,陷入“進不了又不能退”的境地,從而喪失學習自信,甚至陷入焦慮絕望。

也就是說,孩子破除了對讀書的敷衍心態(tài)之后,“幫助孩子建立對學習的信心”其實更重要,也需要更多的正向引導。

我們再回頭想想:一個孩子,他不好好學習,或者說成績不好,真的是因為他天生不愛學習、怕苦怕累、天然就排斥學習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
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一個孩子學習熱情下降,不外乎幾點:一是學習遇困難沒得到及時解決,困難越積越多,導致自信心崩盤,于是自暴自棄;二是在學習和生活中缺乏鼓勵或重視,沒感受過成就感價值感,自我認可度低,最終走向破罐子破摔;三是受到外界誘惑,迷失了方向等。

如果我們知道孩子不好好學習的核心原因,還會流于強調(diào)“要好好讀書,不然以后長大了就去挖藕”嗎?答案當然不是。

俗話說,求木之長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遠者,必浚其泉源。對于父母和孩子而言,“知道讀書的重要性”固然關(guān)鍵,但讓孩子真正做到熱愛讀書,則更為重要。而達到這個目標,就需要父母和學校拿出更多的耐心和關(guān)愛,幫助孩子分析原因、重塑信心。如此,才能真正實現(xiàn)讓孩子好好學習、天天向上。

標簽: 烈日下挖藕

相關(guān)閱讀

精彩推薦

相關(guān)詞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