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綜合 > 正文

古文北冥有魚原文及翻譯 和小編一起學(xué)習(xí)吧

2023-02-24 09:16:24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  

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。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;怒而飛,其翼若垂天之雲(yún)。是鳥也,海運則將徙於南冥。南冥者,天池也。


(資料圖)

北冥 [冥:亦作溟,海之意] 有魚,其名為鯤 [(kūn):本指魚卵,這里借表大魚之名]。鯤之大,不知其幾千里也?;?[變成] 而為鳥,其名為鵬 [本為古“鳳”字,這里用表大鳥之名]。鵬之背,不知其幾千里也;怒 [奮起;一說同“努”竭力使出] 而飛,其翼若垂 [邊遠(yuǎn);這個意義后代寫作“陲”。一說遮,遮天] 天之云 [猶如邊陲的云]。是鳥也,海運 [海水運動,這里指洶涌的海濤;一說指鵬鳥在海面飛行] 則將徙 [遷移] 于南冥。南冥者,天池也 [天然的大池]。

北海有一條魚,它的名字叫做鯤。鯤的體積巨大,不知道有幾千里。鯤變化成為鳥,它的名字叫做鵬。鵬的脊背,也不知道有幾千里;當(dāng)它振翅奮飛之時,翅膀就像天邊的云。這只鳥,大風(fēng)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。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。

  「是鳥也,海運則將徙於南冥」即此鵬鳥,其形重大,若不海中運轉(zhuǎn),無以自致高昇,皆不得不然,非樂然也。且形既遷革,情亦隨變。昔日為魚,涵泳北海;今時作鳥,騰翥南溟;雖復(fù)昇沈性殊,逍遙一也。亦猶死生聚散,所遇斯適,千變?nèi)f化,未始非吾。所以化魚為鳥,自北徂南者,鳥是淩虛之物,南即啟明之方;魚乃滯溺之蟲,北蓋幽冥之地;欲表向明背暗,捨滯求進(jìn),故舉南北鳥魚以示為道之逕耳。而大海洪川,原夫造化,非人所作,故曰天池也。


  齊諧者,志怪者也。諧之言曰:「鵬之徙於南冥也,水擊三千里,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」野馬也,塵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天之蒼蒼,其正色邪?其遠(yuǎn)而無所至極邪?其視下也,亦若是則已矣。

《齊諧》[書名。出于齊國,多載詼諧怪異之事,故名“齊諧”。一說人名] 者,志怪 [記載怪異的事物。志,記載] 者也?!吨C》之言曰:“鵬之徙于南冥也,水擊 [擊:拍打。指鵬鳥的翅膀拍擊水面] 三千里,摶 [(tuán):鵬向高空盤旋而上。一作“搏”] 扶搖 [回旋向上的颶風(fēng)] 而上者九萬里,去 [離,這里指離開北海] 以六月息者也 [以:憑借。指大鵬飛行六個月才止息于南冥。一說息為氣息,天地間的氣息即風(fēng)。大鵬乘著六月的大風(fēng)飛往南冥]?!币榜R [游蕩于天地間的霧氣,狀若野馬奔騰] 也,塵埃 [揚在空中的土叫“塵”,細(xì)碎的塵粒叫“?!?,即浮蕩于空中的灰塵] 也,生物之以息 [生物呼吸所產(chǎn)生的氣息] 相吹也。天之蒼蒼 [深藍(lán)],其正色邪 [其,抑,或許。正色,真正的顏色。邪(yé),同“耶”,疑問語氣詞?;蛟S是上天真正的顏色]?其遠(yuǎn)而無所至極 [盡] 邪?其視下也,亦 [也] 若是 [這樣] 則已 [罷了] 矣。

《齊諧》這本書,是記載怪異事情的書。書中說:“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,翅膀拍打水面,激起三千里的浪濤,環(huán)繞著旋風(fēng)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,乘著六月的風(fēng)離開了北海。”狀若野馬奔騰的游氣,飛揚的塵埃,空氣中的生物都因風(fēng)吹拂而飄動著。天空蒼茫湛藍(lán),這是它本來的顏色嗎?它的遼闊高遠(yuǎn)也是沒有盡頭的嗎?鵬往下看的時候,看見的應(yīng)該也是這個樣子罷。

  「天之蒼蒼,其正色邪?其遠(yuǎn)而無所至極邪?其視下也亦若是,則已矣」仰視圓穹,甚為迢遞,碧空高遠(yuǎn),算數(shù)無窮,蒼蒼茫味,豈天正色!然鵬處中天,人居下地,而鵬之俯視,不異人之仰觀。人既不辨天之正色,鵬亦詎知地之遠(yuǎn)近!自勝取足,適至南溟,鵬之圖度,止在於是矣。


 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(fù)大舟也無力。覆杯水於坳堂之上,則芥為之舟,置杯焉則膠,水淺而舟大也。風(fēng)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(fù)大翼也無力。故九萬里則風(fēng)斯在下矣,而後乃今培風(fēng);背負(fù)青天而莫之夭閼者,而後乃今將圖南。

且夫 [(qiě fú) 語氣詞,用在句首,表示要發(fā)表議論,提起話題] 水之積 [聚也] 也不厚 [深也],則其負(fù) [承載] 大舟也無力。覆 [翻,傾倒][小器也] 水于坳(ào)[庭堂凹陷之地] 之上,則芥 [小草] 為之舟。置 [放] 杯焉 [兼詞,于此] 則膠 [動詞,粘住地面動不了],水淺而舟大也。風(fēng)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(fù)大翼也無力。故九萬里則風(fēng)斯在下矣,而后乃今 [“今而后乃”的倒裝。相當(dāng)于“這時……然后才”] 培風(fēng) [憑風(fēng)] ;背負(fù)青天而莫之夭 [( yāo) 折也][(è) 塞也] 者,而后乃今將圖 [謀,計劃] 南。

如果聚集的水不深,那么它就沒有負(fù)載一艘大船的力量了。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,一葉小草就能被當(dāng)作是一艘船,放一個杯子在上面就會被粘住,這是水淺而船大的原因。如果聚集的風(fēng)不夠強大的話,那么負(fù)載一個巨大的翅膀也就沒有力量了。因此,鵬在九萬里的高空飛行,風(fēng)就在它的身下了,憑借著風(fēng)力,背負(fù)著青天毫無阻擋,然后才開始朝南飛。

  「且夫水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(fù)大舟也無力。覆杯水於坳堂之上,則芥為之舟,置杯焉則膠,水淺而舟大也」此起譬也。夫翻覆一杯之水於坳污堂地之間,將草葉為舟,則浮汎靡滯;若還用杯為舟,理必不可。何者?水淺舟大,則黏地不行故也。是以大舟必須深水,小芥不待洪流,茍其大小得宜,則物皆逍遙。此皆明鵬之所以高飛者,翼大故耳。夫質(zhì)小者所資不待大,則質(zhì)大者所用不得小矣。故理有至分,物有定極,各足稱事,其濟(jì)一也。若乃失乎忘生之而營生於至當(dāng)之外,事不任力,動不稱情,則雖垂天之翼不能無窮,決起之飛不能無困矣。

  「風(fēng)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(fù)大翼也無力。故九萬里,則風(fēng)斯在下矣」此合喻也。夫水不深厚,則大舟不可載浮;風(fēng)不崇高,大翼無由淩霄漢?!彩恰骋孕▲B半朝,決起(搶)榆〔枋〕之上;大鵬九萬,飄風(fēng)鼓扇其下也。

  「而後乃今培風(fēng);背負(fù)青天而莫之夭閼者,而後乃今將圖南」夫所以乃今將圖南者,非其好高而慕遠(yuǎn)也,風(fēng)不積則夭閼不通故耳。此大鵬之逍遙也。初賴扶搖,故能昇翥;重積風(fēng)吹,然後飛行。既而上負(fù)青天,下乘風(fēng)脊,一淩霄漢,六月方止。網(wǎng)羅不逮,畢弋無侵,折塞之禍,於何而至!良由資待合宜,自致得所,逍遙南海,不亦宜乎!


  蜩與學(xué)鳩笑之曰:「我決起而飛,槍榆枋(而止),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,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?」適莽蒼者三湌而反,腹猶果然;適百里者宿舂糧;適千里者三月聚糧。之二蟲又何知!

[(tiáo) 蟬] 與學(xué)鳩 [(jiū) 斑鳩之類的小鳥名] 笑之曰:“我決 [(jué )疾速的樣子] 起而飛,搶 [(qiāng) 碰撞] 榆枋 [(yú fāng) 榆樹、檀木] 而止,時則不至,而控 [投,落下] 于地而已矣,奚以 [何也][去到] 九萬里而南 [名詞作動詞,向南][句末語氣詞,表反問,相當(dāng)于“呢”]?”適 [去,往] 莽蒼 [(mǎng cāng) 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] 者,三飡 [(cān) 同“餐”,指一日] 而反 [同“返”,返回],腹猶 [還] 果然 [吃飽的樣子];適百里者,宿 [一夜] 舂糧 [即舂宿糧,舂搗一宿的糧食];適千里者,三月聚糧。之 [這] 二蟲又何知!

蟬和小斑鳩譏笑鵬說:“我們奮力而飛,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止,有時飛不上去,落在地上就是了。何必要飛九萬里到南海去呢?”到近郊去的人,只帶當(dāng)天吃的三餐糧食,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;到百里外的人,要用一整夜時間舂米準(zhǔn)備干糧;到千里外的人,要聚積三個月的糧食。蟬和小斑鳩又怎么知道呢。

  「蜩與學(xué)鳩笑之曰:我決起而飛,槍榆枋(而止),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,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?」蜩鳩聞鵬鳥之弘大,資風(fēng)水以高飛,故嗤彼形大而劬勞,欣我質(zhì)小而逸豫。且騰躍不過數(shù)仞,突榆檀而棲集;時困不到前林,投地息而更起,逍遙適性,樂在其中。何須時經(jīng)六月,途遙九萬,跋涉辛苦,南適胡為!以小笑大,夸企自息而不逍遙者,未之有也。茍足於其性,則雖大鵬無以自貴於小鳥,小鳥無羨於天池,而榮願有餘矣。故小大雖殊,逍遙一也。

  「適莽蒼者,三湌而反,腹猶果然;適百里者,宿舂糧;適千里者,三月聚糧」所適彌遠(yuǎn),則聚糧彌多,故其翼彌大,則積氣彌厚也。

  「之二蟲又何知」對大於小,所以均異趣也。夫趣之所以異,豈知異而異哉?皆不知所以然而自然耳。自然耳,不為也。此逍遙之大意。


  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。奚以知其然也?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,此小年也。楚之南有冥靈者,以五百歲為春,五百歲為秋;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歲為春,八千歲為秋。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,眾人匹之,不亦悲乎!

小知 [(zhì) 通“智”,智慧] 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。奚以知其然也?朝菌 [朝生暮死的菌類植物] 不知晦朔 [晦,農(nóng)歷每月的最后一天;朔,農(nóng)歷每月的第一天。一說“晦”指黑夜,“朔”指清晨],蟪蛄 [(huì gū) 即寒蟬,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] 不知春秋,此小年也。楚之南有冥靈 [古樹] 者,以五百歲為春,五百歲為秋;上古有大椿 [古樹] 者,以八千歲為春,八千歲為秋,此大年也。而彭祖 [傳說堯的臣子,名鏗,封于彭,活了約八百歲] 乃今 [而今] 以久特 [獨][聞名于世],眾人匹 [比] 之,不亦悲乎!

小智比不上大智,短命比不上長壽。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?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。春生夏死、夏生秋死的寒蟬,不知道一年的時光,這就是短命。楚國的南方有一種大樹叫做靈龜,它把五百年當(dāng)作一個春季,五百年當(dāng)作一個秋季。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做大椿,它把八千年當(dāng)作一個春季,八千年當(dāng)作一個秋季,這就是長壽??墒腔盍似甙賮須q的彭祖如今還因長壽而特別聞名,眾人都想與他相比,豈不可悲!

  「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」夫物受氣不同,稟分各異,智則有明有暗,年則或短或長,故舉朝菌冥靈、宰官榮子,皆如年知,豈企尚之所及哉!故知物性不同,不可強相希效也。

  「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,此小年也」此答前問也。朝菌者,謂天時滯雨,於糞堆之上熱蒸而生,陰溼則生,見日便死,亦謂之大芝,生於朝而死於暮,故曰朝菌。月終謂之晦,月旦謂之朔;假令逢陰,數(shù)日便萎,終不涉三旬,故不知晦朔也。蟪蛄,夏蟬也。生於麥梗,亦謂之麥節(jié),夏生秋死,故不知春秋也。菌則朝生暮死,蟬則夏長秋殂,斯言齡命短促,故謂之小年也。

  「楚之南有冥靈者,以五百歲為春,五百歲為秋;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歲為春,八千歲為秋」夫年知不相及若此之懸也,比於眾人之所悲,亦可悲矣。而眾人未嘗悲此者,以其性各有極也。茍知其極,則毫分不可相跂,天下又何所悲乎哉!夫物未嘗以大欲小,而必以小羨大,故舉小大之殊各有定分,非羨欲所及,則羨欲之累可以絕矣。夫悲生於累,累絕則悲去,悲去而性命不安者,未之有也。

標(biāo)簽:

相關(guān)閱讀

精彩推薦

相關(guān)詞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