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綜合 > 正文

【地評線】東湖評論:在孩子心里種下“有神奇魔法”的種子 當前熱文

2023-05-11 10:33:52來源:荊楚網(wǎng) ?(湖北日報網(wǎng))  


(資料圖片)

近日,浙江安吉縣一小學的一位“90后”老師帶領學生造出火箭并升空的視頻直接火出了圈。幾天時間,短短16秒的塑料火箭升空視頻播放量近百萬。創(chuàng)造奇跡的塑料火箭有一人高,由飲料瓶、塑料片、橡膠連接管等常見物品組成,材料成本僅50元。在三級推進器的幫助下,塑料火箭升空后竟達180米。這場帶領學生自制火箭“探天”的浪漫之舉最開始源于學校的一次主題活動“太空探索和人類文明”,后在王印老師的反復研究、嘗試下,編制成了選修課,沒想到課程意外火爆,80多名孩子爭相報名參加。

平心而論,由學生自己動手實踐、自己動腦創(chuàng)作的科學課本來就好處多多,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,提高動手能力,在“玩”中釋放天性,在“玩”中增強認知。而且,在反復的一次次實驗中,能培養(yǎng)學生的團結協(xié)作精神和分享意識;在失敗與成功間來回游走和不懈挑戰(zhàn)探索中,能磨練學生的品質(zhì)和能力,錘煉毅力,激發(fā)探索欲,萌生對科學的熱情,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。如同視頻中孩子們看見火箭順利升空的那股享受成功的興奮勁,是無與倫比的。也不奇怪大多數(shù)學生甚至成年人看了這則新聞,會心生羨慕,羨慕之余會感慨“這是別人家的學校和老師”“科學的種子,靜待發(fā)芽”“當時我要是能上這課,我保證好好學習”。的確,在現(xiàn)實中,如這般“別人家的學校和老師”并不多,時光也不可能倒流而讓成年人重返校園。

其實,我國小學從2017年開始就普遍設立了科學課,意在培養(yǎng)孩子的創(chuàng)新能力和動手能力,旨在實踐中尋找人心向往的科學之美,把科學的種子埋進孩子心中。孩子的世界從來不乏夢想,唯有善想象的夢想才更加絢麗??v觀科學史,不少突出成就的科學家,在小時候便萌生對科學的熱情,而引導他們步入科學殿堂的,往往是一段與科學不經(jīng)意的相遇,而且后期許多科學發(fā)明都是兒時夢想的回響。愛因斯坦擺弄指南針、錢學森琢磨紙飛鏢、周建平執(zhí)著尋覓首顆人造衛(wèi)星“東方紅一號”......一旦科學的熱情被點燃,就會釋放無窮的潛能。

深植孩子心中的科學種子是否扎根牢固,能不能茁壯成長,關鍵看有沒有悉心呵護、持續(xù)培養(yǎng)??茖W,重在教育引導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:“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,而在于激勵、喚醒和鼓舞?!笨茖W課,不僅要介紹科學知識,更要注重傳授科學方法和培養(yǎng)科學精神,讓學生了解知識之余,也進一步懂得什么是科學的思維方式。以往那種教師提問、講解,學生逐一回答,從而得出結論、再死記硬背的以教師教為主的教育方式,禁錮思想,忽視了學生自主操作探索,也抹殺了學生對未知充滿好奇的求知欲。

科學,是一場沒有固定答案的探索。不僅需要坐在教室里的理論學習,更需要在操場上、在實驗室里、在任一角落的動手實踐。常言道:“百聞不如一見?!睂嵺`,對于孩子們的生活是一種補充,對理論學習也有很大幫助。在制造塑料火箭時,王印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們,為孩子們每一個奇思妙想歡呼、為每一次探索鼓掌,記錄著孩子們1年3個月的反復摸索與驗證,見證著火箭從一級升級到三級。孩子們也在一場場妙趣橫生的互動體驗中不斷“打怪升級”,在“潤物細無聲”的寓教于樂中收獲知識。不止如此,在成都市沙堰小學,孩子們充當小小工程師,親手設計、制作屬于自己的“過山車”,70余件風格迥異的作品是最滿足的驕傲;在贛南革命老區(qū)尋烏中學,學生在機器人組裝比賽、無人機試飛等活動中開闊眼界、在科學“第二課堂”里提升素養(yǎng),孩子們愛上科學、不斷有“尖子生”從山區(qū)考上名校是最成功的喜悅。創(chuàng)造條件、提供資源,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擁有翱翔思想天空的翅膀和探索遙遠未來的熱情,即使會跌跌撞撞,也且歌且行。

“心里種下一顆種子,它能實現(xiàn)小小愿望有神奇魔法。”用心呵護每一個夢想,相信這顆帶有“神奇魔法”的種子終會長成參天大樹,讓孩子們收獲美好未來!

稿源:荊楚網(wǎng)(湖北日報網(wǎng))

作者:陳曉文(湖北枝江)

責編:丁楚風

標簽:

相關閱讀

精彩推薦

相關詞
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