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綜合 > 正文

物格 知至 意誠——讀《象為心言——俞斌浩花鳥作品集》有感

2023-08-07 12:13:42來源:潮新聞客戶端  

潮新聞客戶端 鄧雅心

《象為心言——俞斌浩花鳥畫作品集》俞斌浩/著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/出版

《象為心言——俞斌浩花鳥作品集》一書涵蓋俞斌浩的花鳥作品、名家品評及其訪談文章。畫家含道映物,道法自然,用滌除玄覽后的澄真之心去面對世界。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俞斌浩生于西子湖畔,其人溫文爾雅,有著江南文人的雅趣。俞斌浩將平日所見的花鳥魚蟲,以別具趣味的筆墨勾勒,看似尋常,卻折射出他對生活的敏銳及獨特視角。

“外師造化,中得心源”,其筆下可以看出對元明諸家的師法,筆法有張有弛,用墨設色既有氤氳之氣,又兼具江南清新雋雅的意趣。除了對前人的學習,長期的觀察寫生,與花鳥魚蟲為伴,讓他的繪畫神形兼?zhèn)洹!拔镉衅涔?,實考究之,大而元會,小而草木螽蠕,類其性情,征其好惡,推其常變”,由小到大,由表及里,“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誠”將“格物”的意理與主觀的情趣結合得淋漓盡致。

俞斌浩花鳥畫清新雅致,對自然界的動態(tài)、意趣具有廣大的感知力。莫不驚嘆于其所繪之物的勃勃生機,一只蜻蜓,一叢青竹,鳥雀棲枝,甚至是路邊的野花雜草在他筆下都栩栩如生,逸筆草草,小心掇拾。

“邊鸞雀寫生,趙昌花傳神”形神兼有和長期的寫生觀察息息相關。清代趙翼《題肅本淳化帖》詩云:“譬如畫家寫生法,須見美人描翠娥?!笨梢妼懮诶L畫創(chuàng)作中的重要性。對花鳥魚蟲的細微觀察擴展了俞斌浩畫中蓬勃的生命力,極小的事物在他的畫中與自我的意趣相結合,生命的力度從構圖用墨恣意徜徉。

“格,至也。物,猶事也。窮至事物之理,欲其極處無不到也?!彼麑ψ匀唤珀P照精微,用格物之思,投身自然,從而“師天地之造化”。正如清代鄒一桂所言:“今以萬物為師,以生機為運,見一花一萼,諦視而熟察之,以得其所以然,則韻致豐采,自然生動,而造物在我矣?!彼宰匀粸閹?,諦視熟察之,追尋萬物的規(guī)律,一筆一畫既出于情理,又合乎自然。

當下的創(chuàng)作環(huán)境下,素材的程式化、創(chuàng)作者本身的創(chuàng)作熱情匱乏導致很多作品徒有外形而缺少靈魂。山石竹木,水波煙云,松風竹影,娟娟戲蝶,目極之內便都是靈感與素材,所謂“格物”。單純寫生,不免囚于形似,拘于末節(jié),便要求創(chuàng)作者“致知”是創(chuàng)作者從自身審美靈感出發(fā),自內而外的對自然之物進行抒發(fā)表達,“凡眼前無非是物,物物皆有理。”格物并不是僅僅格此一物,而是通過具體事物獲得普遍存在的真理。荊浩在《筆法記》中提出畫之“六要”——“氣、韻、思、景、筆、墨”。這要求畫家在筆墨之外,注入其思,從而“真度物象而寫其氣韻”。

“氣韻生動”是古人對于繪畫的至高要求,人和宇宙萬物的生機交匯,生命的溫潤與飽滿,都體現(xiàn)在其氣韻中。俞斌浩在寫生格物中,以寥寥幾筆勾勒出花鳥魚蟲的形態(tài),既追求“像”,又兼具“神”,得造化之生機。簡約而不繁復,有著道教無為而無不為,以少勝多,以無勝有的思想。其一枝一葉,一點一拂,無論繁簡巨細,自始至終都是全神貫注,以意使筆,其筆筆取神,而溢乎筆之外。懷有澄澈胸懷,保持凝神觀照,“氣韻必在生知”,繪畫由生命的覺性發(fā)出。

從他的作品之中,我們能脫離浮躁的風氣,讓視角重新回歸于日常的生活中。正如俞斌浩在其自述中提及,繪畫是他的精神堡壘,讓他能在復雜的社會中保留內心的純粹。石濤說:“夫畫者,從于心者也”,繪畫能從于心是一種人生的境界。郭若虛認為能做到:“神閑意定,則思不竭,而筆不困。”繪畫從于心,“致虛極,守靜篤”方能體會萬物并作之規(guī)律。兒時夏日暑期釣魚游泳抓蝦之經歷,杭州的山水風光與人文環(huán)境孕育了他超乎筆墨之外的精神意趣。

生命之大,自然之趣在與花鳥的對話中,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局限,瞬間的生機在俞斌浩的繪畫中得到雋永的留存。潘天壽曾說:“要成為大家,一方面要多畫,多看,又要修身養(yǎng)心”,孟子說“養(yǎng)吾浩然之氣“。“人品不高,落墨無法”,筆正則心正。賞畫,觀心,其人格的高致從線條的節(jié)奏韻律,畫面的神韻氣勢體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“尊重心底的感動,以及自然與藝術的尊嚴,繪畫便可成為藝術家以生命祭祀藝術的行為?!庇岜蠛泼鎸ψ匀皇钦嬲\的,將自己獨特的感悟置入自己飽滿的創(chuàng)作中去。以意取象,以形造韻,有限之“象”表現(xiàn)無窮之“意”,每當面對俞斌浩老師的畫作,總有一種熱愛生命的溫暖力量從心中涌出,讓我們去思考生命與自然的意義。

“轉載請注明出處”

標簽:

相關閱讀

精彩推薦

相關詞

推薦閱讀